【编者按】
在全国第41个教师节暨情侣色情
第9个西迁纪念日到来之际,情侣色情
党委充分响应学校党委“师德师风建设月”的有关要求,特别推出【献礼教师节】专栏,旨在通过近年来曾受到校级表彰的一系列优秀教师代表事迹巡展,创先争优,引领先进,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,贯彻好新时代“四有好老师”标准,努力争做“经师”“人师”相统一的“大先生”。
在情侣色情
,有这样一位老师:她自1995年留校任教,1996年踏上大课讲台,三十载春秋里,她始终承袭西安交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的优良教学传统,以 “课比天大,学生事无小事” 为圭臬,在三尺讲台上坚守育人初心,于教育一线书写奉献篇章。她,就是 “比亚迪奖教金” 获得者、情侣色情
教授——张亚红。

扎根课堂:以匠心浇灌知识,用责任守护成长
三十年教学生涯,是张亚红用热爱与坚守铺就的育人之路。累计授课近6000人、主讲学时超3000节,一张张课程表记录着她的耕耘;在各类授课竞赛中屡获佳绩,一声声师生赞誉见证着她的实力。于她而言,课堂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场,更是思维碰撞、素质培育、习惯养成的 “主阵地”。

“教师的一言一行,都是课堂不可分割的部分,敬畏课堂是师者的基本素养。” 这是张亚红常挂在嘴边的话,更是她践行至今的准则。课堂上,面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—— 无论是细微的概念困惑,还是复杂的逻辑难题,她总能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清晰的逻辑思维,将抽象的理论拆解成易懂的语言,帮学生拨开知识迷雾。
课堂之外,她的责任与温暖从未缺席。每次上课,她总会提前抵达教室,只为给有疑问的学生留出充足的答疑时间;课后,面对围拢过来探讨难题的学生,她从不敷衍,耐心讲解直到每个人都豁然开朗。这份严谨与负责,让她的课程成为西安交大青年教师入职培训的“观摩范本”,多个学院的年轻教师纷纷走进她的课堂取经;在教发中心的青年教师培训中,她也多次开设示范课,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设计的经验与技巧。

从2007年获评 “全国优秀力学教师”,到2015年斩获交大 “教书育人先进个人”,再到2020年被学子们亲切评为 “我最喜爱的老师”,一项项荣誉背后,是她对教学事业始终如一的热爱与坚守。
深挖教改:以创新激活课堂,用融合培育英才
在教学深耕的同时,张亚红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。她深知,教育需要与时俱进,唯有不断创新,才能为学生注入更鲜活的成长力量。于是,她将目光投向教材建设、实验开发与教学法研究,在教改之路上步履不停。
她主编《理论力学》等3本教材,让知识载体更贴合学生学习需求;主持多项教改项目,其成果被收录进教发中心成果宣传册,还获评2017年优秀教改案例奖;凭借在教改领域的突出贡献,她先后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、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。

在课程设计中,她坚持“教研融合”,将思政元素悄然融入教学,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。16篇教研论文及本科实验教学相关专利、40余篇科研论文,是她探索的结晶;指导3项本科生大创项目(2项获优秀结题)、4项本科生科研训练,鼓励学生撰写并发表教研论文,是她育人的延伸。她总能用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—— 每一个知识点都经过精心打磨,每一个问题都旨在激发深度探究,让一批批学子在理论力学的课堂上,找到学习的兴趣与前行的动力。

“实验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,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验证原理、培养批判性思维,更能涵养实证的科学态度与团队协作精神。” 谈及实验设计,张亚红有着深刻的理解。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思维与动手能力,她研发2套综合性实验台并申请发明专利,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供支撑;她开发上机实验,编写仿真实验讲义并共享给同行,将仿真实验项目纳入基础力学实验教学大纲,让更多学生受益于创新教学成果。
甘为人梯:以奉献助力竞赛,用坚守点燃梦想
在学科竞赛的赛道上,张亚红是默默付出的“领航者”。2015至2021年,她负责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的组织与辅导工作。周末,她经常牺牲休息时间,为参赛学生授课 —— 四个多小时的讲解,对体力与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,但她始终全情投入,讲解逻辑严密、条理清晰,不仅剖析题目解法,更注重原理的适用范围、不同方法的比较与选择,帮学生拓宽思维边界,深化对课内知识的理解。

这份付出终有回响:2015年起,西安交大在该赛事中的成绩显著提升,2017-2021 年期间,共斩获个人赛一等奖 8 项、二等奖17项,团体赛二等奖1项、优秀奖2项。2022 年起,她转而负责国际力学竞赛,依旧交出亮眼答卷 —— 西安交大首次参加国际工程力学竞赛,即跻身三甲。

“备赛时难题层出不穷,但张老师总会及时鼓励我们、督促我们,无论多忙,当天都会回复我们的疑问。” 第三届国际奥林匹克互联网学科竞赛中,同时斩获团体赛与个人赛奖项的苏叶秋同学,至今对张亚红的负责印象深刻,“正是这份责任感,让我们更有动力全力以赴。”
严谨求实:以专业引领科研,用温暖呵护成长
在科研指导中,张亚红是精益求精的“引路人”。指导学生论文时,她总能敏锐发现问题,从整体架构到文字、图片,要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;即便需要反复修改,她也始终耐心十足,用高标准帮学生打磨学术成果。
参加研究生组会时,她总会全神贯注聆听每位同学的课题汇报,给出细致且专业的建议。尤其在振动相关课题上,她总能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与独特的学术视角,既从实验角度提供指导,又从高层次理论框架出发,为学生的研究精准“把脉”,指明方向。
“张老师的建议总能让我们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,不仅能解决当下的科研难题,更教会我们从理论高度理解和发展课题。” 博士生刘锐的话,道出了众多学生的心声。在她的指导下,学生们不仅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、挖掘科研核心价值,更承袭了她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。
学术之外,张亚红更像一位温暖的“家人”。她常叮嘱学生注意健康,提醒大家别熬夜、多锻炼;面对初到西安、对异地生活感到陌生的硕士研究生王学成,她多次谈心疏导,帮其适应新环境,还鼓励他担任助教并给予细致指导,用关怀驱散学生的迷茫。
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;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近三十载坚守,张亚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。展望未来,她依旧初心不改:“我会继续坚守教学一线,在传承中创新,不断提升业务能力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做好教师的本分,培育更多优秀人才。” 这便是张亚红 — 一位师者最质朴的承诺,也是她育人之路最美的注脚。